关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教育发展战略,我准备从宏观政策分析角度出发,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抛砖引玉地谈些学习研究体会。
第一,关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教育发展战略。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教育发展战略的新起点。
关于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在总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是以普及基础教育为前提、国民素质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的教育发展战略,将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攻方向,夯实新发展阶段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
关于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十九大接续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第三到十四部分,其内在逻辑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展开。同时,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小到校园安全、社区安全、家庭安全,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党中央上述重大决策意图是制定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遵循。
关于新发展格局。基本定位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对教育领域而言,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0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等界别专家意见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十八大以来军队系统进行重塑性变革,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有了重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发生转折性变化,而我们教育系统发生的是格局性变化,当前必将同新发展格局紧密相连,在推进教育发展战略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
第二,关于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走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关于教育事业的总体部署,主要集中在第十二部分第44条,其中,涉及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有三点要求。
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完全是着眼于内涵式发展,从党的十八大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治理为动力,更加注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方位需求,“十四五”时期必须深耕细作。
二是“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一流是广义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而提出,“十三五”时期“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随即国家启动对标世界的“双一流”建设项目,一流是狭义的。然后,十九大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又是广义的,也为“十四五”时期新部署定下基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经在“双万”“双高”计划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因此,“双一流”的分类建设意味着,不仅在137所大学、465个学科范围内继续分类推进,而且还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院校学科,分类争创国际、国内、区域等“多赛道”的一流。
三是“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人才紧缺与否,何种人才紧缺,主要取决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而高等教育系统是人才培养供给侧,要根据国家总体规划,通过对接外部需求、深化结构性改革来运作。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要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从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入手,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现存短板和弱项亟待尽快找准补齐。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44条固然是重点,但全会建议其他部分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要求也很多。如第7条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第8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第9条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第15条加快数字化发展。第26条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第32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43条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第47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述重要部署都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直接或间接相关,都需要统筹调整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关于2021-2035年间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下的棋。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今后五到十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中,需要重点下好、并行推进以下三步棋。
第一步棋,提高质量。首先是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紧接着,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然后是开发课程教材、优化教学育人模式,最后是过程评价及结果评估。这些看似是高校内部制度体系和工作环节,其实,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所谓质量标准就不能完全由高校自行确定,也不能仅以学科专业为本位,而必须与外部需求方主动对接。相应地,基于章程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还需要进行实质性调整创新,尤其是理事会制度,应成为学校与各行各业相互沟通理解的有效平台。
第二步棋,三教统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十九届五中全会进而强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期望高等教育系统不仅向两端延伸,前接基础教育、后接继续教育,而且要向两侧分层衔接,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融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总体要求,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必将成为适应不同类型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服务资源平台,成为链接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枢纽环节。近年来,各地高校相继设立近百个校际联盟,虽然显示出资源整合、协作共赢的良好态势,但多为“同类项”,缺乏“职普融通”及“三教统筹”的契合,发展也不平衡,尚需相关政策引导和试点先行。
第三步棋,产学研合作。高等教育系统担负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合作等多重重要使命,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到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指引我国开启产学研合作分步推进的新格局。产学研各方从协同创新到深度融合,再到一体化,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可以从达成资源共享协议、开展一般项目合作、跨机构多项目协作、开发网络平台,直至创建战略联盟,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可以说,这是“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一片“蓝海”。
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年01期(作者: 张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