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部门工作简介
综合科工作职责:83526118、83525036
1.党建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教育等制度,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作风建设。
2.综合协调:对接上级部门与校内单位,统筹文件流转、会议组织、督办反馈及对外联络,保障跨部门协作与决策落实。
3.教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审核机制,制定征订计划,协调教材采购、发放及费用结算,监督教材质量,保障教学资源精准供给。
4.行政保障:完善处内规章制度,管理档案、资产及办公环境,优化业务流程,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日常事务。
5.专项任务:高效完成巡视整改、数据上报、迎评促建等学校交办的重点工作,确保任务闭环落实。
教学运行科工作职责:83525202、83525203
1. 学籍管理:统筹学生入学注册、学籍异动(转专业、休复学等)及毕业资格审核、学士学位评定授予,保障学籍信息准确规范。
2.课务安排:科学制定学期课程表,协调教室资源与教师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及补考,维护教学秩序。
3.调停课审批:严格审核教师调停课申请,优化调整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学进度的影响。
4.学生证件服务:办理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等注册与补发,确保学生证件信息完整有效。
5.火车优惠卡:定期开展学生优惠卡信息录入、充磁及补办工作,便利学生假期出行。
教学研究科工作职责:83525813、83525135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统筹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强化劳动教育、美育、体育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建设。
2.专业规划与建设:统筹本科专业布局规划,构建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推进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组织新专业申报与预备案工作,组织专业停招及撤销申请工作;出台专业年度招生与停招计划,发布本科专业年度招生目录;组织校-省-国家级一流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申报、建设与验收等工作。
3.课程与教材建设:组织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负责课程教学大纲管理;组织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遴选与建设;组织教学成果奖孵化、申报与建设工作;组织文化素质讲座;负责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各类优秀课程案例征集与建设。
4.产教融合工作:统筹学校产教融合相关工作;负责校级、省级产业教授聘任工作;负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负责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工作。
5.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教改前沿动态,开展专题研究,出台调研数据报告,提供决策支持;负责教育教学改革制度制(修)订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组织相关培训;组织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孵化、遴选与申报。
实践教学科工作职责:83525167
1.实践教学管理:协助完成普高本科生(非师范类专业)实习、见习、专业实践等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环节实施,监督落实质量评价标准。
2.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推进实验室规划与开放共享,优化设备资源配置,完善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平台。
3.学科竞赛组织:组织协调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4.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选题、开题、答辩等全过程监管,严控学术质量,推动校企协同指导与优秀成果培育。
考试中心工作职责:83525397、83525177
1.考试统筹管理:制定考试规章制度,统筹编排学期考试计划,协调考场安排、试卷印制与保密保管,确保国家级考试与校内考试有序实施。
2.考风考纪监督:严控考试纪律,通过考前诚信教育、考场巡查、全程监控等多维手段预防舞弊;依规处理违纪行为,建立申诉复核机制,保障考生权益与程序公正。
教学质量管理科工作职责:83526097、83526095
1.专业建设与评估:组织专业评估、工程教育认证及师范类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
2.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实时监控教学过程,收集师生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定期组织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参与制定和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教学督导工作:组建和管理教学督导队伍,定期开展督导培训和专项督导工作。
4.教学信息员工作:负责学生教学信息员的选拔、培训、建议、反馈、整改等组织与管理工作
5.教学数据管理与分析:收集和整理教学相关数据,包括教师授课情况、教学评估结果等,定期撰写教学质量 分析报告。
6.教学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全校师生的教学质量意识,营造重视教学质量的校园文化;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学案例,树立教学质量标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7.教学工作考核工作:负责二级学院年终教学管理工作考核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语委办公室)工作职责:83526096、83526099
1.教学能力提升: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工作坊、名师讲座等活动,强化教师课程设计、信息化教学等核心能力。
2.教学竞赛组织:统筹校内外教学竞赛,开展校内选拔培育,提供赛前指导与资源支持,推荐优秀教师参与省级、国家级赛事。
3.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广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模式,建设优质教学案例库与示范课程资源。
4.教学咨询服务: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诊断、课堂观摩指导及教学策略优化建议,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5.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及“推普周”活动,创建规范化语言环境。
6.网络课程管理:建设智慧教学平台,统筹慕课、微课等资源开发与共享,完善在线课程审核机制,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