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关于开展2025年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5年03月19日   作者:   编辑:叶彤     审核:     来源:     人气:[]

各学院、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回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以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为引领,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前沿领域与关键环节,着力破解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难点、堵点问题,鼓励在交叉领域、新兴技术应用或校本特色育人模式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整体水平,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立项类别及数量

(一)立项类别

1.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建设专项

包括不限于美育理论创新与价值重构学科跨界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开发五育融通视域下的美育实践范式AI技术赋能的美育资源建设与评价机制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与校本特色育人路径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基于校园文化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基于学科专业的劳动教育创新等;体育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校园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

2.人工智能专项

包括不限于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生成式AI与教学模式适应性构建、智能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教育大数据画像与精准教学决策、教师智能素养发展及人机协同机制、人工智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伦理风险与治理路径等。

3.课程思政专项

包括不限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路径、跨学科课程思政资源整合与教学设计创新、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展模型与实践策略、红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思政的在地化实践、五育融通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等。

4.专业建设专项

包括不限于智慧专业建设、“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专业群建设、专业动态调整与社会需求对接机制;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优化与拓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创新模式研究等。

5.课程建设专项

智慧课程建设、高阶性课程资源建设、OBE理念下的课程评价改革、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资源等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特色课程(赛教融合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智能化课程、数字化课程、绿色低碳课程)建设。

本次专项课题旨在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申报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项目名称,课题名称由申报人自定

(二)立项数量

1.拟立项校级重点课题20左右校级一般课题若干项。鼓励各学院立项一批院级教改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择优申报校级教改课题。

2.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各学院原则上需覆盖五类立项类别开展申报。

三、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申报项目须符合选题范围,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与实施方案及明确的预期成果,应着重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研究选题具有较强针对性。致力于研究解决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重点在人才培养体制、模式、途径、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突破,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重要作用。

(三)申报项目的内容应与项目申报主持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实际或教学管理工作相符合项目主持人限1人,每人限报1项,原则上应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

(四)所申请的项目应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不支持与往届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主题、内容重复的研究。

(五)专业建设专项原则上需学院、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等牵头申报,确保研究成果反哺专业建设实践。

四、项目管理

(一)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课题主持人负责把握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和实践进度,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项目实施中,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能变更。

(二)课题建设期满学校将统一安排结题验收工作,逾期未参加或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按撤项处理

五、材料提交

各学院、部门应加强课题材料审查,确保申报课题符合要求,以学院为单位择优向学校推荐名额不限。项目申请人填写《淮阴师范学院2025年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附件1,一式一份),学院、部门统一填写《淮阴师范学院2025年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并于2025421日前将上述材料(纸质版,加盖学院、部门公章)集中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307办公室,电子版通过OA系统发送至教务处叶彤站内信。

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学研究科叶彤,联系电话:83525135。

 

   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

2025319


上一条:关于转发《关于转发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展“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第二批项目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面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