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桃李芬芳春满园 奋楫扬帆再出发
——淮阴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侧记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在60余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淮阴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德立人立:创新“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周总理是淮师人学习的好榜样,学习践行周恩来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极好切入点,学校将周恩来精神有机地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精湛且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党委书记朱汉清说。
学校始终将“立德”作为“育人”的逻辑起点,创新并实施研究引领、课程奠基、实践襄助、环境熏陶和机制保障“五位一体”的周恩来精神立德树人体系。20余年坚持不懈,倾情“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形成了价值引领、榜样示范、强化实践、注重体验、追求长效的立德树人特色。自1998年开始,学校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先后有20个班级荣获校“周恩来班”称号,284个班级荣获“周恩来班”提名奖、创建奖,30个班级被命名为省市“周恩来班”。
此外,学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大格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特色一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周恩来精神育人和劳动教育等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了以“恩来精神”滋养品德的“淮师模式”。
德立则人立。如今,周恩来精神已经渗透到淮师人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学校化院大四学生唐张超为援鄂护士的孩子辅导功课65天的温暖故事感动了全校师生和广大网友,获央视点赞。像唐张超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淮师青年,校园里还有很多……
学校党委书记朱汉清教授主持的“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副校长韩同友教授领衔开发的“周恩来精神概论”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获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020年获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021年获评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精准布局:优化“专业+课程”布局,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
专业内涵建设要做到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日前,学校3个专业新获批为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学校教务部部长周平介绍,学校以“双万计划”专业建设点为示范引领,不断完善国家、省、校三级一流专业建设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按照“全面发展与彰显个性相结合,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思路,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贯彻OBE理念。
校级教学标兵、计科学院郭立强老师讲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通过趣味电路的演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电路的EDA仿真到硬件电路的搭建,再到电路调试成功,让枯燥的电路知识和原理“活起来”,切实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郭立强老师还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总决赛一等奖。
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以目标为导向,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工程,分批分级建设一流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实践导向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强调深度融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立起课程建设示范标杆,不断夯实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等36门。
学校副校长施军说,淮阴师范学院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教学资源、创新创业、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实施OBE理念:推进“产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新形势,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全国地方高校率先实施OBE教育理念,2016年将OBE教育理念写入“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
学校坚持产出导向、强化合作育人机制,在制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环节中,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构建了“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化院学生团队的“绿卫士——果蔬无冷链绿色流通引领者”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指导教师刘晓燕说:“学校持续推进‘产出导向’培养模式,坚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这一成果是淮师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的例证。”
“十三五”以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1273项,其中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别奖54项,1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入选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近5年,4000余名毕业生被境内外高校录取,获省优秀毕业论文(设计)49项,其中团队10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省创业示范基地”等国家和省级奖励近30项。
纵览淮阴师范学院“十三五”期间人才培养的建设画卷,澎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令人感叹。
面向未来,焦富民校长自信且坚定地表示:“淮阴师范学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淮阴师范学院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奋楫扬帆再出发!
刊播媒体:中国教育报 刊播时间:2021年4月23日 作者:周平 皇甫素飞 周洪波 张菁菁
媒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4/23/content_593654.htm?div=-1